拥堵的无奈,项小羽的憨直,以及头顶上的大太阳,都让苏和有些抓狂。
本来他想低调行事,可耐不住竟会在这个年代碰到让他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堵车!
无奈之下,苏和只好选择重新骑马,就在一众路人吃惊的表情下,几人扔下牛车扬长而去。
因为路上耽搁的原因,苏和等人到达稷下学宫时,已近午时。
面前的庞然大物与苏和想象的学府模样大相径庭。
在他看来,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学府,而是一座像模像样的堡垒。
稷下学宫是座南北朝向的长方形建筑群。建筑群外围着一圈高达三丈的城墙。城墙四周还将紧邻的渭水引来,形成一条宽约五丈的护城河。
站在城外,远远就能望到城中一座高塔直上云霄,与城后的桦山融为一体,气势磅礴,不可一世。
苏和等人征战无数,但设有护城河的城池实属少见。在这里能够见到,众人都是议论纷纷。
打马来到近前,城南两扇城门洞开。
城门外建起一座高大的木坊彩楼,彩楼两侧又有十几排临时搭建的木棚,里面挤满了南来北往的商贩,售卖着各式各样的货物。
苏和好奇的凑上去看,只见几间摊贩前挤满了年轻男女,摊上贩卖的东西也与普通家不同。
摊位上整整齐齐摆着类似盆景一样的东西,这类事物苏和还是第一次见到,于是他遣散众人,自己带着小玉靠了上去。
来到近处,盆景的模样更加真切,苏和随手捧起一个,饶有兴趣的打量。
手中盆景与前世所见相差巨大,首先盆景并不是用盆装的,而是以一块纸张大小的木板为底。
木板上敷了一层泥土,泥土上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其中还点缀了一些小茅屋和花草,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景致。
“店家,这是什么?”
“客,一看您就不是本地人,这物件叫壳板,您配上了这个买回家,保管多子多福!”
摊贩一见苏和带着女眷,就知道是生意来了。
他从摊上拿起一束用红蓝丝线扎起的麦芽,放在壳板之上,笑嘻嘻的递了上来。
“这又是什么讲究?”
“客,小芽名为种生,置入壳板就是种生求子的意思。您看来小摊买物件儿的都是小郎小娘,他们都是来求子求福的!”
苏和恍然,心道原来七夕节里还有这层意思。再看摊上果然还有蜡塑的牛郎、织女,鸳鸯等玩偶。
苏和哑然一笑,正要把壳板放回,却被小玉一把抢下,付了钱喜滋滋的抱着壳板赏玩。
离开此摊,其他摊位上所售的大多都是与七夕节有关的应节物件。
吃食有巧果、五子、花瓜,祭拜用的有巧姑、红纸和牛神,还有不少售卖书籍、衣衫的档口,也吸引了许多散客。
苏和众人在城外的摊位上转了半晌,来到城门口的大彩楼前时,大家手里嘴里都或多或少的拿着一些物件。
城门口聚集的人更多,其中多是些身着彩衣的年轻女郎,她们拥在城门前并不是等待要进学宫,而是一个一个将手中的七孔针穿进彩楼垂上的彩线之中。
苏和不解,看向四下,众人皆是瞪眼,只有穆天胜笑着走了上来,解释了其中的原委。
原来,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到了这一天,年轻的女孩子都要将随身带来的七孔针穿进彩楼之上,以此来祈求上天赐下一双巧手,为她们寻求一段美好的姻缘。
听到此,苏和不禁感叹,古人生活虽然贫苦,但人人都对美好生活充满孜孜不倦的追求。这时节日的所含、所得都不是前世所能够比拟的。
看着女孩们因为多穿了一丝彩线,笑得如花朵一般。小玉也耐不住性子,买了几枚七孔针,认真的上前去试。
此时,官道上现出大批从长安涌来的车队,喧闹声顿时响彻学宫上空。
苏和皱眉,他不喜闹,最怕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排队和堵车之上,于是他招呼一声,率先向城门而去。
城门外守卫森严,没有天下会请柬和学宫学籍文书的人一律被挡在外面。
苏和递上花五金购来的请柬,与众人顺利通过守卫,跨越护城木桥,进入稷下学宫。
入城所见并非书香,而是一座瓮城。瓮城内设有军营,驻扎着守卫学宫的军队。
穿过瓮城,眼前豁然开朗,入眼便是一片极大的广场。
广场地面全用青石铺砌,平整青亮。中轴线上一条三丈宽的青渠直通南北,潺潺清水与城外的护城河相通互连。
广场正中高起一方台,为汉白玉石所砌。高台倒映在环绕的清渠之中,波光盈盈浑然一体。
通过宽阔的广场,三座横贯学宫的巍峨宫殿就在眼前。
中间一座略高,左右两座稍低,黑压压横亘在广场之上,一眼看去使人心中生出渺小之意。
再看宫殿之上的远方,又接连出现两座更为高大的建筑,一座高过一座,最远最高的那座正是苏和等人在城外就能看到的高塔。
众人呆立门口,并非他们未曾见过如此宏伟的建筑,只是把宏伟与精致结合在一起,稷下学宫还是第一家。
“几位上宾安康,在下孔立,是学宫负责接引上宾的吏员,请随在下入内。”
见到苏和等人堵在入门处,几名素衣小吏相视一笑,其中一位快步上前,与众人搭话,将他们引到一边,以免挡住后面人的通道。
“上宾们现在所处之地名为登科院,院中有清渠,正对面的三座宝殿名为摘星阁,主阁宽七十三丈,两座副阁各宽五十丈。
摘星阁后名为博士院,只有学业有成的学宫弟子,方能入内。院中有楼,名曰揽月。高七丈,专供博士们研学所用。
揽月楼后为上书院,院中的通天塔高二十丈,是整个稷下学宫的最高点……”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