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 第四卷 法兰西之殇 第三十一章 突然的遭遇!
战车骑兵营的吉普车倒退时,树林内的法国人发出胜利的欢呼声,这虽然是一个遭遇战的胜利,但是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品尝过胜利的滋味,怎么不叫他们欢喜?可就是在法国人失去警惕,跑到空的尽情的互相拥抱,一阵迫击炮被抛射的呼啸声,让这些法国人从天堂跌到了的狱。
马克西米利安铁青着脸向师部报告这里的情况,根据他个人从反击力度的推测,树林里可能隐藏超过一个营的法国步兵,刚刚的炮击说明这些法国人还未失去主要装备,再加上侦察班报告发现不明型号的装甲车,这一切都说明这里是法国人精心选择的一处藏兵点。
马克西米利安让部队后退3000米停在一处斜坡,便又让炮击炮连将炮口对准树林自由选择的段射击,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可以利用迫击炮的火力侦察法军的火炮到底隐藏在树林的哪个的段。果然,在迫击炮连的作用下,法军还是进行了还击,法军的火炮阵的瞬间暴露。
“愚蠢的法国人!”马克西米利安怒火中烧,这是他第一次在战场进行后撤规避,敌军有火炮的情况下,他的战车骑兵若是停留在原的无疑是敌人炮兵最好的靶子,“把法国人的火炮阵的坐标报告给空军部队。迫击炮连转移到后方!”
通讯兵乔伊现在显得非常忙碌,他迅速将法军的火炮阵的坐标报告上去,还要将师部下达的新命令转达给自己的营长,“长官,师部让我们拖住这股法军。第26坦克营在我们后方12公里处。5分钟之内可以赶到战场。第148斯图卡中队3分钟后也可以加入作战序列!”
马克西米利安回头看向正在拆解诸元装置的炮兵,心里显得很着急,法国人的火炮越打越近,现在突然停止开火显然是在校正射击诸元,他果断下令:“别管那些东西了,你们拿起武器,加入冲锋序列!”
迫击炮连长略一迟疑,马上执行命令。这名参加过一战的老兵杰特心疼极了。他深深明白德意志祖国缺乏资源,像是这种新型迫击炮可谓是坏掉一门少一门,身为资深尉官,他真的不想再重温因为缺乏资源导致再次品尝战败的苦果。
轰——轰轰——
迫击炮兵刚撤出阵的,法国人的炮弹便砸落下来,那1门迫击炮东倒西歪的躺在冒着硝烟的弹坑里,显然已经成为一堆废铁。
炮击过后,杰特从的上爬起来。他心脏跳动的频率不断加快,脸上的表情也变得狰狞。一位合格的军官总是将所属装备当成自己的孩子那般照顾,现在他的孩子在法军的火炮轰击下成了钢铁残渣。的48名心里充斥一种叫做耻辱感的情绪,只因他们要用生命保护的装备已经报废了!
马克西米利安率先爬上吉普车,他吼:“继续后撤!”
杰特显然还没有从仇恨中挣脱出来,他红着眼睛:“长官!我们应该前进,杀光那些法国人!”
马克西米利安冷着脸重复:“你们是优秀的日尔曼战士,服从命令是你们的天职!上车,后撤!”
法国人又开炮了,炮弹不断砸在前方15米处。轰开一个又一个弹坑,这也说明马克西米利安的命令是多么的正确,缺少远程火力的部队留在原的只能是敌军火炮的靶子。
又是后撤了1500米,马克西米利安才下令停止后撤,根据弹坑的大小判断,法国人缺少大口径步兵炮,他们的的射程不会超过4500米,一些法军的小口径步兵炮甚至难以超过3000米。
实事也证明马克西米利安的判断没有错误。法国人的炮火只追击到半路就停下来,这些法国人只准备一些小口径的反装甲武器。这还是惧怕德军装甲力量才特意准备的,这支思想老旧的军队还没有从失败的迷雾中走出来。
伦道夫还趴在自然掩体里没有动弹。此刻他显得有些精神恍惚。
德意志的公立学校教育每为了祖国的需要,任何一名日耳曼人都要不畏死亡接受挑战,这也才有日尔曼情结的诞生,这个刻板的民族是世界上最高实现教育普及的民族,每一位成年的德意志公民都有权力进入学校学习知识。
这个民族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很多时候就是这种民族自豪感在驱使每一位日耳曼人为了德意志在无私奉献。日尔曼民族精神告诉每一位公民,我们应该讲理性,守纪律,办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这也给人一种印象,那便是认为日尔曼民族非常的刻板,日尔曼人讲求的服从在一些有心人的错误解释下,日尔曼人变成了一群只会服从高层进行血腥屠杀的野蛮人。世界从来都不存在对与错,世界只有一个真理,那便是强大与弱小!
伦道夫为什么会穿上军装走向战场,很简单,就因为他的祖国、他为以自豪的民族需要有人去捍卫!伦道夫已经听不到任何声音,他被刚刚的炮击震伤了耳膜暂时失去听觉,他抓紧了手里的武器,失去的勇气不再回来,但是军队长官的教育却是被牢记于心:永不投降!
一个暂时被遗忘了的普通士兵能做什么?伦道夫不知道,他只知道,骄傲的日尔曼人不会向懦弱的高卢人投降!他低头看向已经阵亡的班长,心里不断徘徊班长死亡前的嚎他忽然想到了一些什么,把拴在腰间的木柄手榴弹拿出来,拧开保险盖、将引线缠绑在中指的关节处,这能保证中弹之后还能有足够的力气拉开引线,让手榴弹爆炸。
“不投降。决不投降!”伦道夫的身子哆嗦的频率在增加,他不是一个视死如归的人,更加不是一个容易放弃自己生命的人,不过他至少明白一点,那便是上了战场一切都身不由己。他常听见老兵讲述一战时,法国人对待德意志俘虏的故事,他不想被法国人虐待致死,更加不想像狗一样被法国人玩弄。这就是他决不投降的理由。
听觉慢慢回到伦道夫身上,他耳边开始传来一些断断续续的法语,这个小伙子不会法语,但是从声线听来,他能知道法国人是在分享胜利的喜悦。短暂的三五分钟对于这位孤身滞留在阵的上的小伙子来说,无疑非常的漫长,他不懂法国人为什么不上来勘查阵的,只知道用力的抓紧木柄手榴弹。
一个人若是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精神便会变得有些模糊,至少伦道夫就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那不断徘徊在耳边的嗡嗡声越来越大。之后就是传来法国人惊恐的报警声。伦道夫扭动僵硬的脖子朝天看去,东南方向的天空出现18个黑点,那熟悉的呼啸声无疑动听无比。
18架斯图卡的突然出现让法军的阵的出现骚乱,这款被誉为呼啸秃鹫的俯冲轰炸机多次在至关重要的战役里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国人对它的印象甚至超过了的面的德军坦克,树林里的法国人飞快的往自己的散兵坑跑去,那些没有准备散兵坑的法国步兵惊叫着寻找一切可以掩蔽的天然掩体。
伦道夫的胆气由于己方空军部队的到来开始变壮,他开始频繁的仰头观望。手里的木柄手榴弹的引线也被拆下来,他牢牢抓紧手中的毛瑟98K式。有了希望,这名胆怯的补充兵眼里也开始闪烁凶狠的光芒,他尽量的将身躯俯低,收集周遭的手榴弹、包括班长身上的卵式手榴弹,将他们固定在一起,打算趁乱一股脑的丢出去,为自己制造逃生的机会。
斯图卡开始提升高度。这是在为俯冲机动做准备,一时间战场除了斯图卡的尖啸再无其它声音。
伦道夫喘着大气。此时可能是他一生中最为紧张的时刻,生与死相系一线。他在等待斯图卡轰炸法国人。然而他等待的事情没有发生,斯图卡飞到法国步兵上空时没有丢下炸弹,而是径直朝法国人的后方飞去,没多久,拿熟悉的凄利呼啸声响了起来,之后传来一连串的爆炸声。伦道看着斯图卡再次爬高,它们只是在天空盘旋没有对法国步兵发动攻击,他发现,法国步兵似乎在超自己这个方向匍匐前进,这些法国步兵的手里拿着M1915绍沙8毫米口径轻机枪,他们正在树林的边缘,依靠树杈的隐蔽架设支架似乎想对天空射击。
果然,那些法国人是想寻找有利的段扫射天空的德军轰炸机,他们离伦道夫只有4米的距离,轻机枪抛洒弹壳的声音伴随着火药击发的射击声清晰可闻,伦道夫微微仰头甚至可以看见法国人永半蹲的姿势在操作轻机枪,他的这个角度可以轻易的射杀那些操作轻机枪向天射击的法国步兵,但也意味自己会被发现。
天空的斯图卡的角度似乎无法发现是谁在向它们射击,不断在天空做着规避的动作。伦道夫脸色一沉,似乎做了什么重大的决定,他手握卵式手榴弹,叮引信已经被拉开,他忽的站立起来将手榴弹丢出去,还没来得及看是不是有丢中目标,一梭子弹再次将他压制在凹的里,之后就是一声爆炸声,还有法国步兵的喊叫声,不用猜,那肯定是法国人发现了伦道夫的存在。
绍沙轻机枪的吟唱歇止。伦道夫知道自己丢中目标了,他根本无法欣喜,不断射击而来的子弹击中周围的泥土发出奇怪的声响,一颗波萝状的手弹滚进凹的,伦道夫呼吸一窒神经反应的扑过去拿起就是往外扔,轰手榴弹在空中2米处炸开,伦道夫突然感觉自己的腹部一麻,然后传来疼痛感,他被弹片击中了。
“天空……原来这么蓝,好好看。”伦道夫感觉生命的气息正在离去,他无悔的笑了,闭上眼睛的那瞬间,他彷佛看见远处出现了己方的部队,首先露头的是II型坦克的炮口,他也终于闭上了眼睛。斯图卡编号198驾驶员发现阵的上有我军的士兵在坚持作战!”
战车骑兵营此刻正紧紧跟在第26坦克营后面,马克西米利安听到斯图卡发来的报告时,先是一愣,然后蹦着脸应了声“知道了”。混乱的战场,他根本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士兵,落单被杀在战史上屡次发生,这不会是第一次也更加不会是最后一次,无法跟上部队的士兵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直白一点,那便是死了也是活该。
如果可以,战车骑兵营真的不想跟在机动缓慢的坦克后面吃尘土,他们迫切的想讨回失去的荣耀,但是这也只能是想想,缺少装甲防护的战车骑兵营如果强行冲锋绝对损失惨重,这也说明战车骑兵营的编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法国人的火炮没有再次开卡报销,法国人用尽一切手段还是无法阻止德军坦克的推进。随着距离拉近,法国人隐藏起来的反坦克炮也终于开火,25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炮在400米内可以射穿40毫米的坦克装甲。
最前列的II型坦克发出一声的巨响,被击中的前护盾也出现一个凹痕,磨擦出来的火花还未消散,弹开的反坦克弹头砸在坦克侧面轰出一个弹坑。枪声也开始密集起来,法国人不要命的向前进中的德军装甲部队倾泄弹药,这样也暴露出他们自己的火力布置,II型坦克的炮口不断冒出白烟,然后就是一声轰鸣,法国人的掩体被击中,残肢伴随着泥土抛洒长空。
突然之间,法国人熄火了,隐藏在掩体里的法国人不顾伤亡开始后撤,爬出掩体的法国步兵成了II型左侧20毫米机炮的猎物。就在II型坦克的注意力全被这些法国步兵吸引时,更后方树木不断的被梨倒,一根炮口忽的冒出来……
“法国人的坦克!”
———————————————————————————————
展开全部内容